以下是关于水质溶解氧速测仪的详细使用规范,涵盖操作流程、关键细节及注意事项,助力用户获取精准稳定的测量结果:
一、开机前准备工作
1. 设备自检与预热
- 使用或长期未使用时,提前开机预热10-15分钟,使传感器达到稳定工作状态。
- 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显示,电池电量是否充足(低电量时需及时更换碱性电池)。
2. 校准液准备
- 根据测量范围选择标准液:清洁水体用饱和空气水(约8mg/L),污水或高污染场景选用零氧水(钠硫磺溶液)进行两点校准。
- 标准液需现配现用,避免因挥发或氧化导致浓度变化。
3. 电极维护
- 观察膜头是否完好无损,若出现破损、发黄或附着杂质,需立即更换新膜头并注入新鲜电解液。
- 用湿润棉签轻擦膜头表面,去除残留污垢,切勿用力刮擦以免损伤敏感层。
二、现场测量操作流程
1. 水样采集与预处理
代表性取样:将探头缓慢浸入水中至指定深度(避开水面油膜和底部沉积物),保持流动状态测量以避免局部缺氧区干扰。
气泡规避:确保探头没入水中且无气泡附着,剧烈搅动后需静置30秒待水样稳定。
特殊场景处理:含悬浮物的水样需加装防护罩;高温水体(>40℃)应缩短测量时间防止电解液流失。
2. 测量操作要点
稳定读数原则:待数值波动小于±0.1mg/L且持续10秒以上时记录数据,避免抓取瞬时峰值或谷值。
搅拌控制:手动搅拌时动作轻柔,自动搅拌器转速不超过200rpm,防止产生涡流引入空气泡。
多位置复测:同一水域至少选取3个不同点位测量,取平均值以提高数据可靠性。
三、数据处理与保存
1. 实时记录:同步记录测量时间、地点、水温、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,建立完整数据链。
2. 异常值判断:若读数持续低于理论饱和值的80%,需检查膜头是否堵塞或电解液耗尽。
3. 数据存储:利用仪器内置存储器或蓝牙传输至移动端,避免纸质记录丢失。
四、日常维护与故障排除
- 每日维护:测量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电极,倒置沥干后存放于阴凉处。
- 每周校准:使用标准液验证仪器示值误差,偏差超过±0.2mg/L时需重新校准。
- 常见故障处理:
- 读数偏高→检查膜头是否有划痕或裂纹;
- 响应迟钝→更换老化电解液;
- 漂移严重→清洁电极内部金环触点。
五、安全注意事项
禁止在易燃易爆环境中更换电池或进行电焊操作;
废弃电解液需按危险废物处理,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。
长时间不用时应取出电池,每月通电一次防止电容失效。